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测评标准 |
测评方式 |
1.思想道德建设 |
1.1统筹规划
与组织实施
|
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有实际工作成效。
2.把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党委常委会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具体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环境育人有明确思路,有制度,有落实。
3.建立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学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至少参加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2次以上,学院分管负责同志每学期到堂听思想政治理论课2次以上。
4.学院党政相关部门组织、协调、实施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责明确,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5.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及时把握思想理论教育热点难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6.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师生比不低于1:200,研究生配备有专职辅导员。有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和年度考核结果。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政策、举措、保障体系完善,效果明显。
7.定期评选表彰优秀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纳入学校教师表彰体系。
8.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组织、协调、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责明确。
|
材料审核
问卷调查
|
符合上述八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七项为B;符合其中六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1.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
1.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机构,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规划,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学校重点建设思政课,规范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落实课程和学分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学时,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本统编教材,并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
3.哲学社会科学课堂教学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4.定期开展干部师生思想调研,及时把握思想理论教育热点难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5.思政课教学改革、教育方式有创新,课堂教学有互动,师生对课堂满意度高。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问卷调查
|
符合上述五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四项为B;符合其中三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1.3日常思想政治
教育
|
1.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教育,以及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将领导干部上讲台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每学期至少听1次地市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报告或形势与政策课。
3.制定并落实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制度,校外专家学者、校级领导定期为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
4.以国家、国际重大活动为契机,利用重要节庆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
5.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网络宣传等日常教育,大力宣传民族英雄、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
6.培育和选树学习励志、实践奉献、参军报国、诚信友善、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典型,形成树榜样、学榜样、做榜样的良好氛围。
7.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困难学生帮扶等工作。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符合上述七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六项为B;符合其中五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1.4实践育人和
志愿服务
|
1.将实践育人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育人基地,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落实规定的学时学分。
2.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及时宣传表彰实践育人先进典型,定期召开实践育人经验交流会、座谈研讨会。
3.鼓励师生走入社区、服务社会,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开展志愿服务、社会捐助和社会公益活动。
4.落实《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积极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培育志愿服务品牌,有志愿服务岗前培训,有表扬奖励措施。
5.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师生员工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40%以上,党员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95%以上。
6.开展国防宣传教育,将军事训练纳入必修课。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符合上述六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五项为B;符合其中四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1.5文明集体创建 |
1.开展文明处室、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创建及宣传推广活动,有实施方案,有评比表彰。
2.建设优良学风班集体,学生遵纪守法,明理修身,团结友爱,礼敬师恩。
3.健全公寓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宿舍安全制度、学生宿舍卫生值日制度、学生宿舍内务卫生达标制度等并张贴于显著位置。
4.通过主题班会、读书读报、征文演讲等活动,积极倡导“节粮、节水、节电”理念,有节能环保、防止餐桌浪费的具体办法。将学生日常节能环保行为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5.建有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按师生比不低于1:5000,且不少于2名。
6.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符合上述六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五项为B;符合其中四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1.6传统文化
与文明礼仪教育
|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理想。
2.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和讲座报告,开展师生读书演讲、竞赛、征文等活动,推荐阅读经典精品书籍。
3.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有礼仪规程,礼貌、礼仪、礼节教育有措施有效果。
4.学风建设与道德教育有计划、有措施,有经常性教育活动,做到全员、全过程、全覆盖。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三项为B;符合其中二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1.7法治观念
与诚信教育
|
1.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活动,法治教育有方案、有具体内容,做到师生全员参与。
2.建立健全学生诚信档案,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建设校园诚信文化。
3.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完善工作机制,严禁在校园传播宗教、开展宗教活动,做好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工作。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二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2.领导班子建设 |
2.1思想政治建设 |
1.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提高领导班子政策水平和治校理校能力。
2.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相关测评群众满意率较高。
3.切实履行意识形态主体责任,重视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4.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有计划、有记录、有考勤,学习研究效果好。
5.领导班子把创建文明校园作为重要任务,有实施方案、具体举措和实际效果。
|
材料审核 |
符合上述五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四项为B;符合其中三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2.2作风建设 |
1.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注重调查研究。
2.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要求,“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3.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班子成员廉洁自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正派,干群关系融洽。
4.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质量高,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强。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三项为B;符合其中二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2.3组织建设 |
1.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2.党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制度健全,落实有力。
3.重视院(系)级单位组织建设,健全完善议事制度,充分发挥院(系)级单位领导班子以及教代会、工会、民主党派等组织在文明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
材料审核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二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2.4干部队伍建设 |
1.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严格执行选拔任用有关规定,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2.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重视考核结果运用。
3.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个人事项申报、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兼职管理等工作有制度,管理到位。
|
材料审核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二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2.5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党员作用发挥 |
1.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有具体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定期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2.基层党组织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性高,引导和带领全体党员和师生员工完成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努力解决群众工作生活实际问题,维护本单位和谐稳定。
3.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有创新,积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
4.党员带头参与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发挥表率作用。
5.群众对党员发挥作用的满意率在70%以上,院(系)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在党员中的满意率在80%以上。
|
材料审核
问卷调查
|
符合上述五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四项为B;符合其中三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3.教师队伍建设 |
3.1健全工作机制 |
1.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制订符合学校特点的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性文件,并落实到位。
3.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并举,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
材料审核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标准2和其他一项为B;只符合标准2为C;其余情形为D |
3.2创新师德教育 |
1.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养首位,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师德教育有计划、有方案、有保障。
2.新教师入职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优秀教师团队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培育等有专门师德教育方案。
3. 加强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4.搭建师德教育有效平台,不断拓宽师德教育途径,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师德教育品牌活动。
5.结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师德教育,鼓励教师参与调查研究、学习考察、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6.挖掘和凝炼具有学校特色的师德师风,及时应对并有效引导师德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
|
材料审核 |
符合上述六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五项为B;符合其中四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3.3加强师德考核 |
1.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存入教师档案。
2.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制定师德考核具体实施办法,师生认可程度高。
3. 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创新考核形式。
|
材料审核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二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3.4强化师德监督 |
1.建立健全师德年度评议、师德状况调研、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
2.构建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学生评教机制完善。
3.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有制度,有措施。
4.建立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严格杜绝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行为,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
|
材料审核 |
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三项为B;符合其中二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3.5加大师德激励
惩处
|
1. 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研究生导师遴选、课题申报、评优奖励等关系教师职业发展的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2.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定期开展师德典型选树和表彰活动,形成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氛围。
3. 严格、及时、公正查处违反“红七条”教师。
|
材料审核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二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3.6师德师风表现 |
1.教师有固定课余时间接待学生,关爱和公正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2.教师学风教风整体良好,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举止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校园学术风气浓厚,学术氛围积极健康,教师诚信为学观念强,言传身教带动学生。
4.教师带头塑造良好社会风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无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现象。
5.学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学术诚信、立德树人评价满意。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问卷调查
|
符合上述五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四项为B;符合其中三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4.校园文化建设 |
4.1工作保障 |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领导、各部门参与的工作格局。
2.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有年度工作实施计划、项目和评估总结。
3.建设专兼职结合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队伍,保障活动开展。
|
材料审核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二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4.2文化设施 |
1.有校园文体活动固定场地,师生文体场所人均活动面积达到教育部基本要求。
2.有校史馆、艺术馆、博物馆等文化传播场所。
3.有大学生文化、艺术实践基地,有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和学生文艺体育团队。
4.文体场所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内容丰富,得到有效利用。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三项为B;符合其中两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4.3文体活动 |
1.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
2.重视师生人文素养教育,开设文化类选修课、公共课,组织中华经典诵读、“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
3.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组织开展各类体育竞赛、群众性体育活动。
|
材料审核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二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4.4文化品牌 |
1.校园文化健康向上,校风、校训、校歌特色鲜明。
2.培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项目。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成果推送展示活动。
3.有展示学校形象的宣传片,有反映学校历史、文化、人物的书籍或电子出版物。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二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5.优美环境建设 |
5.1环境规划 |
1.有校园建设整体规划,新老校区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可持续与文化传承。
2.校园总体布局合理、各类设施和标识齐备醒目。
3.建筑群文化底蕴深厚,端庄典雅,体现环境育人功能。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二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5.2环境平安 |
1.建立完善学校平安创建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稳定、保卫、保密等工作制度,对学校重大改革举措进行安全稳定风险评估。
2.建立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及处置规程,落实各类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
3.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定期开展重点场所防火、防盗、防爆检查。设备设施管理到位,人防、物防、技防联动。
4.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定期开展逃生等防灾演练活动。
|
材料审核
问卷调查
实地考察
|
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三项为B;符合其中两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5.3环境卫生 |
1.加强学校绿化规划和管理,校园绿化率达到35%以上。
2.校园、宿舍内外环境整洁,学生生活园区井然有序。
3.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分类减量处置,倡导校园控制吸烟。
4.校园教育和生活设施齐全完好,服务规范,监管有力,师生对后勤服务满意率达到85%以上。
5.学校卫生工作管理规范,健全传染病预防体系,落实健康教育课(活动)及预防艾滋病等教育。
6.学校食堂整洁卫生,价格合理,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尊重少数民族饮食习惯,师生对伙食工作满意率达到80%以上。
|
材料审核
问卷调查
实地考察
|
符合上述六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五项为B;符合其中四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5.4环境和谐 |
1.积极创建节约型校园、节水型学校,低碳节能教育有举措、有成效。
2.发挥学校在“三结合”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建立并落实家校联系制度,建立与驻地社区合作育人的工作机制,每年组织开展合作共建活动,社区对学校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3.发挥科研和人力等资源优势,开放学校体育文化场地,积极参加城市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和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二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6.活动阵地建设 |
6.1重视活动阵地
建设
|
1.加强活动阵地建设管理,列入党政主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
2.分类管理活动阵地,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配合高效。
3.建立完善活动阵地管理制度,实际效果良好。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二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6.2活动场所管理 |
1.落实活动场所建设规定要求,人均活动场所面积达标。
2.对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活动的场地、人员、内容等严格把关,制定规范的审批和监管程序。
3.学校教室、报告厅、会议室等场所的使用管理到位,严格执行活动审批和登记备案制度。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二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6.3宣传阵地管理 |
1.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墙体等宣传阵地的管理建设职责明确。
2.宣传阵地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措施到位。
3.严格审核宣传内容,确保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到用语用字规范。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二项为B;符合其中一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6.4网络阵地管理 |
1.校园网络建设管理责任明确、保障有力。
2.建立分级、分类网络内容监管和内容上传审批管理制度,确保网络内容符合党和政府要求,符合学校和学生发展需要。
3.制定网络舆情监管制度和舆论危机预防应对机制,及时监看、精确研判、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4.重视网络文明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积极培育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校园“四有”好网民。
5.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对师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引领,用主流价值来引领网络文化。
6.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进一步推进网络内容建设,不断净化网络环境。
7.积极探索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审条件,作为评奖评优依据的机制和办法,激励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符合上述七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六项为B;符合其中五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6.5发挥阵地育人
功能
|
1.各类活动阵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握正确导向,活动阵地利用率高,管理文明有序。
2.制定阵地育人总体要求,对学生参与活动进行目标量化管理,实现100%覆盖。
3.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育人活动,师生参与广泛,反响良好。
4.落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要求,高校党委统一领导本校学生社团工作,加强对学生社团建设管理,落实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制度规范有效。
|
审核材料
调查问卷
实地考察
|
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为A;符合其中三项为B;符合其中二项为C;其余情形为D |